• 23年4月张一鸣在会上表示,字节无法错过AGI(通用人工智能),它可以解决字节跳动的第二曲线增长困境。
  • 24年2月,魅族宣布战略调整,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的开发,全力投入“明日设备”(AI For New Generations)。
  • 24年2月,OPPO称,AI手机将成为继功能机、智能手机之后的第三阶段。
  • 23年华为正式启动全面智能化新战略。
  • 腾讯要让混元大模型成为腾讯业务的“倍增器”。
  • 阿里确立以“AI驱动”为战略重心。
  • 周鸿祎在第21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向在座的企业家强调要建立「AI信仰」,否则将被使用AI的同行淘汰。
  • 百度和360也都喊出了“All in AI”的口号。

几乎所有的企业,都开始考虑All in ai这一件事,这不单纯是炒作或者跟风,也不是在竞争某个新技术,比如出现过的区块链,元宇宙,VR/AR,都是非常优秀的技术,但是并没有企业喊出All in 区块链,唯一一家喊出all in 元宇宙,还改名的企业,现在已经全面拥抱大模型了。

这些企业之所以喊出All in AI的口号,虽然在动作上少有差异,但是如同张一鸣所说,一语点中了本质,因为 All in AI可以解决企业第二曲线增长困境,就是这么简单。

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,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,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,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资源消耗,那么企业永续增长愿景就能实现。

实现永续增长无非两种方式:

  • 一是产品实际需求相对稳定,但公司具有持续的提价能力,比如奢侈品公司。
  • 二是不断通过二次增长实现迭代增长,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服务实现持续增长,比如苹果公司不断进行新产品迭代更新。

要形成持续的提价能力对许多行业和公司来说是比较困难的,大部分行业和企业要实现永续增长愿景一般都要依赖第二增长曲线。

我们再看看历史上为第二曲线做了选择的那些企业:

  • 阿里是第二曲线做的最好的公司之一,最早是B2B,然后是淘宝,蚂蚁金服,阿里云到钉钉等,正是不断地找到这些第二增长曲线,阿里才能成长为今天市值万亿的巨无霸企业。
  • 苹果的第一曲线是iMac,之后做的iPod、iPhone、iPad都是它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  • 亚马逊也是如此,第一曲线是网上书店,之后做电商,做云计算,做物流,始终保持增长,才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。

可见,企业要保持基业长青,永续经营,就要不断突破增长拐点,跨越非连续性,找到第二增长曲线。

再看上面的第二曲线,虽然不同企业的选择不同,比如阿里做淘宝,苹果做iPhone,看起来业务不太一样,但是背后实质性都是因为生产力的变化,移动互联网的出现,移动互联网才是第二增长的源动力。

同样在今天,几乎所有企业都认为GenAI是源动力,可以成为带领企业走出第二增长曲线的动力,于是围绕这个动力,不同企业扩展了自己的第二曲线业务,比如360做安全Agent,字节用抖音做防守,剪映博AI。


扫码手机观看或分享: